63期藝週刊
字級:

熔煉之舞- 朱炳仁、楊奉琛 兩岸雙人展

撰文/顧展蓉/台北採訪報導

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著名熔銅藝術家朱炳仁和台灣著名雕塑藝術家、台灣雕塑學會會長楊奉琛,共同舉辦「朱炳仁、楊奉琛兩岸兩人藝術展」。兩位大師都是兩岸著名的藝術世家傳承人,此次藝術展是繼兩岸在政治、經濟互動後第一次由兩岸藝術家聯合舉辦的重要民間文化交流活動。

兩位大師共同展出的60餘件作品,以藝術家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為背景,展示了他們藝術成長的過程。兩岸文化同根同源,這次兩位大師的結合體現了兩岸人民在人文、藝術、歷史傳承中的共性和特性,在新形式下以民間文化交流形式為兩岸交流作出了積極推進,也為大陸和台灣的文化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
朱炳仁大師身為朱府銅藝第四代,在世界雙遺產上建成了中國最大的銅建築群,創立了中國銅建築營造技藝新的頂峰,在中國銅藝術領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級大師,海內外也聲譽卓越。此次在台北展出的縮小版「同源橋」,是朱炳仁大師為了促進兩岸的交流完成的作品,他悟到兩岸之間最缺的是溝通與交流,由此他正式提出「橋」的概念,並設計了歷史上首座銅橋,由杭州靈隱禪寺贈送給台灣中台禪寺。

「同源橋」長9.8m,寬2.2m,重8噸,橋欄精雕108位羅漢,橋面是盛開的蓮花,他不僅是實用的景觀建築,也是中華史上溝通兩岸的第一橋,也是兩岸人民友誼親和、兄弟攜手的歷史見證,成功的實現了兩岸民間交流,引起世界注目。而楊奉琛大師為台灣著名雕塑家楊英風之子。楊英風著名的作品「水袖」曾贈送給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,而後放大作為北京奧運運動場的雕塑品。「水袖進京」與「銅橋運台」同為世界藝術對於人類和平發展推動的經典

楊奉琛大師走出自己的風格,學貫東西,一生創作各類藝術品數千,蜚聲海內外,獲殊榮無數,但主張用最單純的心,以極簡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大千世界,他的極簡、單純、回到原點並非消極,而是有更強烈的企圖心,在極簡的雕塑作品中去詮釋宇宙萬物。他創作展的主題「五行再生」,是對前人藝術思想的傳承與開拓,意味著生命生生不息。

這次展品引人注目的《本是同根生》,一個豆莢上並排放著兩顆金色豆子,以熔銅鍛鑄為基座,金豆表面雕刻分隔兩地的《富春山居圖》,為楊奉琛老師與朱炳仁大師的共同創作。朱炳仁指出,作品欲表達深厚的兄弟情誼,見證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。而另一件具有抽象風格的《共舞》也是兩人合作作品,由不銹鋼與銅兩種不同的材質組合而成,兩人不遺餘力的以藝術來促進兩岸交流,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開幕剪綵親臨現場,他指出這次的兩岸聯展是個重要里程碑,希望未來能締造更多文化的交流及相關產業的發展。